台湾发现毛主席手迹,写于1924年,揭秘不为人知的一段史事,行草书法行如流水,笔锋老道,令人叹为观止!#潇洒古今#大众历史超话
台湾那边传出消息,有人在清理老旧档案时,突然发现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打开一看,居然是毛泽东1924年写的辞职信。
主席写辞职信?他为何要辞职?主席的档案怎么会留存在台湾?
一个又一个疑问,在所有人的大脑里盘旋。在大陆收藏的所有的历史档案里,在大陆出刊的所有将帅和领导人的回忆录里,这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呀。
要想知道这份档案是否属实,是否属于真品,就得从1921年说起。

那一年,作为湖南省的代表,毛泽东到上海参加了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思想活跃,作风务实,能力突出的他,迅速引起时任领导人陈独秀的信任,被调往上海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局秘书。
1923年,中共双方在广州达成一致,决定开展国共合作,打响北伐战争,早日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早日统一中国。
在这历史大潮的推动下,已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的毛泽东,自然也参与到国共合作的行列。
那一年,毛泽东正好3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的理论功底又很强,对那些重大问题,又都有独到的理解和看法,又有务实进取精神,自然得到国共双方高层领导人的赞偿和认可。
所以当国共双方开始合作之时,毛泽东被寄予厚望,除了党内的本职工作,还兼任了许多不同的职务。

根据历史记载,当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元月在广州召开时,毛泽东是以湖南代表身份参加的。
在这次会上,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相当于共产党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孙中山很器重他,指派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重要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要分管共产党在湖南省的具体事务,还得替正在筹备中的黄埔军校去招生。当时,由毛泽东具体负责的事情,至少有三四份工作,搞得他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在交付给毛泽东的兼职中,有这么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职务:平民教育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这个委员会是干什么的呢?顾名思义,就知道是负责开展社会教育的。现在这个职务似乎平淡无奇,但在当时很重要。
民智未开,怎能推动革命?老百姓不觉醒,怎能影响号召投身革命?
所以在国共合作之初的当时,贫民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民智未开、文化教育落后的旧中国,想要让老百姓真正觉醒,想要让老百姓团结一心响应革命,就得花费许多心血和精力去做。
自从兼任平民教育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之日,毛泽东的确投入了许多心血,也产生了许多效果,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干着干着,他的身体就突然出了状况。根据有些历史的记载,他这次病的不轻,甚至请了一段时间的假,专门跑到韶关的一个专科医院去治病。
在韶关治了好长一段时间,毛泽东才出院后回到广州重新投入工作。事情还是那多么,他的病又没有痊愈,实在无法兼任本职以外的其他工作。
他不是怕工作多了,而是怕因为自已精力不够而影响了工作的节奏。恰好在这时,又有一系列的会议等着他去召开,他觉得实在忙不过来,就给当时的有关方面写了一封辞职信,同时也推荐了他认为合适的代理人。
毛泽东的辞职信是这样写的:
平教委员会所诸同志:
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 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刘伯伦同志代理出席。
五月二十六日
毛泽东

写于1924年5月的这封辞职信,揭示一段隐秘的历史。主席说自已头痛得很厉害,所担负的组织部、秘书处的事情又太多太多,已经实在撑不住了,怕影响工作,就提出请人替代,还推荐了继任人选。
查阅史料可以发现,这个由平民教育会负责的项目,本来是一个名叫晏阳初的人主持发起的,目的是想开展和推动扫盲教育,真正提高民智,达到解决老百姓愚昧和贫穷的问题。
这个项目发起之初,毛泽东非常支持,自然力挺,也积极参与其中,就被聘任为常务委员。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因病住院,实在精力忙不过来,就推荐一个名叫刘伯伦的人,来接替自己的工作。
只是往事已过近百年,许多人和事已封沉历史之中,我们已很难再查清这个名叫刘伯伦的人,到底有何结局。不知您是否知道?如果知道的话,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供大家参考。
在台湾突然发现的主席手笔,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懂书法的一看就知道,这封信是用行草写的,真的是行如流水,笔锋老道,令人叹为观止。
来源:新浪微博 网址:https://weibo.com/1380043712/PDHwnzW6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