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时雨赵伟)近期采访了国家执业医师、主任医师、高级药剂师、全科医生王振磊,请他谈谈老百姓特别关心的鹿心及鹿心血的一些问题。 他说“在中医理论和传统实践中,动物的心、血(如鹿心、鹿心血)常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其应用基于“以形补形”“同气相求”的理念,同时现代成分分析也能部分解释其潜在价值”。
他从从中医认识、成分、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具体说明:
一、中医对鹿心、鹿心血的调理作用认识
1. 鹿心
中医认为,鹿心味甘、咸,性温,归心经,具有“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的功效,常用于调理心气不足、心悸怔忡(心跳剧烈、不安)、失眠多梦、气短乏力等问题。传统上认为,动物的心脏与人体心脏在功能上相对应,可通过补益心气来改善心功能相关的不适。
2. 鹿心血
鹿心血在中医中应用更广泛,被认为是“血肉有情之品”,性温,味甘、咸,归心、肝经,具有“补血活血、益气安神、温肾壮阳”的作用。
常用于调理气血亏虚所致的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失眠,以及阳虚体质的畏寒肢冷等,尤其在一些民间验方中用于改善心脑血管相关的虚损症状。
二、现代成分分析
从现代营养学和成分研究来看,鹿心、鹿心血的主要成分包括:
- 蛋白质与氨基酸: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及多种必需氨基酸,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的基础物质。
- 矿物质:尤其是铁元素(血红素铁)含量较高,且吸收率高,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还含锌、硒、铜等微量元素,参与人体代谢和免疫调节。
- 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含有少量激素、酶类、肽类等,理论上可能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含量通常较低)。
- 维生素:含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2)等,参与造血、能量代谢等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分并非鹿心、鹿心血独有,其他动物的心、血(如猪、牛、羊等)也含有类似成分,只是传统中认为鹿作为“纯阳之兽”,其补益作用更强。
三、服用方法(传统用法参考)
1. 鹿心的服用
- 煎汤或炖煮:将鹿心洗净,切片后与红枣、枸杞、桂圆等搭配,煎汤或炖汤服用,适合气血不足、心悸者。
- 研末冲服:将鹿心焙干后研成细末,每次取1-3克,用温水或黄酒送服,可增强安神效果。
2. 鹿心血的服用
- 直接冲服:取新鲜鹿心血(或干燥后的鹿心血粉),每次1-2克,用温黄酒或温开水冲服,传统认为黄酒送服可增强活血功效。
- 泡酒:将鹿心血加入白酒中浸泡(比例约1:10),密封一段时间后饮用,每次10-20毫升,适合阳虚体质或气血瘀滞者(需注意饮酒适量)。
- 配伍使用:与阿胶、当归、黄芪等补益药材配伍,制成膏剂或丸剂,加强补血益气作用。
四、注意事项
1. 辨证使用:鹿心、鹿心血性温,适合气血亏虚、阳虚体质者;阴虚火旺者(如口干舌燥、易上火、便秘)慎用,以免加重热象;外感发热(如感冒发烧)时不宜服用,避免“闭门留寇”。
2. 用量与频率:不宜过量,单次用量需控制(如鹿心血粉每日不超过3克),长期服用建议咨询中医师,避免温补太过。
3. 食品安全: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确保来源安全(避免野生动物,鹿为保护动物,需确认是人工养殖且合法合规的产品),加工前彻底清洗,避免寄生虫或细菌污染。
4. 现代医学视角:其调理作用更多基于传统经验,目前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若有明确的心脏疾病、贫血等,需先就医,在专业指导下辅助使用。
总之,鹿心、鹿心血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一定的补益调理价值,但其效果因人而异,需结合自身体质辨证使用,且需注意安全和合规性,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避免盲目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