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崭新的历史阶段,怎样做好老区工作,汇聚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赋予强大能量,这是摆在革命老区发展促进会面前的时代性课题。

8月27日,偃师市老促会车会长一行人莅临我县开展工作交流活动,并深入底张乡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双方共同谋划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致力于为乡村振兴凝聚磅礴力量。
底张乡,不仅是洛宁县的老区重镇,更是豫西地区的红色摇篮,境内红色资源丰富,留存着众多革命史实。今年,在原有的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基础上,底张乡又增添了磨头红色长廊与柴窑温旭阳生平事迹展览馆这两处红色景点,吸引了众多目光,备受关注。

西磨头高速桥附近的小游园,是群众日常健身休闲之地。园内新建的红色长廊,是一座长达15米的亭式建筑。亭内设有供人休憩的长凳,更陈列着展现磨头红色文化的展板。
在这里,凭借翔实的史料,磨头的红色历史与杰出人物得以生动呈现。
上世纪三十年代,磨头相继成立中共党支部、区委,洛宁中心县委也曾在此开展工作,中共洛宁地委于今东磨头村诞生。在民族解放事业中,从这里走出了解放军高级将领彭仲韬、红色教授李俊甫、战斗英雄彭治甲、革命烈士张兴华等优秀共产党人。以这样的方式展示历史,彰显了老区人民对先辈丰功伟绩的缅怀与敬仰。


柴窑,这片土地是革命先烈温旭阳的故乡。
温旭阳,1890年出生,身为一名乡村教师,在那风云变幻、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救国救民,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先后拜见孙中山、迎接冯玉祥、求见徐海东,尽显过人的胆略与远见卓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秘密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建立支部,并成立了直属洛阳中心县委的中共南山区委。
同时,他想尽办法发展革命武装,甚至不惜变卖家产用于救灾和兴办学校,培养出一批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骨干,有力地壮大了革命力量。《中共洛宁党史第一卷》记载:洛南党组织由李宗白创建,经温旭阳发展壮大。


新建的温旭阳生平事迹展览馆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为展馆与旧居两部分,通过大量史实与遗物,生动展现了先烈光辉的革命一生。
坐落于中高村的李翔梧革命事迹展览馆,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馆内通过300余幅图片以及详实的史料展板,生动再现了那位将《共产党宣言》首次引入河洛大地传播的共产党人光辉却短暂的一生。
当年,李翔梧怀揣着“学成文武艺,归国闹革命”的坚定信念,奔赴苏联留学,与邓xp、乌兰夫、蒋经国等人成为同期校友。回国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投身兵运工作。抵达苏区后,他先后担任红军师政委、军政委,以及总政治部敌工部长、宣传部长等重要职务。然而,在留守苏区的战斗中,李翔梧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1985年,在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大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以及宋任穷、程子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题词缅怀。2021年,以李翔梧革命事迹展览馆为标志性建筑的教育基地,被省委党史办命名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学习的各界人士超2万余人次。

交流过程中,卫万星会长对本县老促会近年来的工作作了简要介绍。车会长对本县的红色历史给予高度评价,对县老促会与底张乡党委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的举措予以充分肯定。
车会长对先烈们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感钦佩,由衷感慨道:若不是先烈们过早牺牲,其成就定然不可估量。双方一致认为,在当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是老促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工作中,不仅要着力保护红色资源,更要动员广大青少年前往红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强化他们积极进取的自觉性。同时号召社会各界前往红色基地缅怀先辈,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不忘初心,增强使命感,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底张乡党委书记贠邦柱、副书记雷洋,以及县老促会副会长丁平选等人参与了上述活动。
供稿:底张乡刘丰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