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胜利!河源学子亮相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
4名河源子弟兵参加九三阅兵
这4名子弟兵分别是张宏坤、黄芃涛、郑智圣和邹力威。张宏坤今年24岁,2022年3月从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届生入伍,现为应急特种部队成员。虽然他的户籍在河南省,但全家人从2013年起就搬迁到河源市区居住生活,早已把河源当作自己的家乡。黄芃涛来自源城区,今年23岁,毕业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2024年3月1日入伍,服役于陆军。郑智圣是紫金县紫城镇人,2023年3月入伍,此次他在预警指挥机梯队接受检阅,以精准的操作和坚定的信念展示了河源子弟兵的专业素养。邹力威是紫金县九和镇人,预备役军人,2003年出生,2021年入伍,2023年退役,他在预备役部队方队接受检阅。
作为第二次参与阅兵任务的警士演奏员,缪颖在河源理工学校就读期间便担任教学部学生会成员、班级宣传委员,展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入伍后,他因表现突出,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四有”优秀个人、优秀士官及嘉奖等多项荣誉。今年5月26日起,缪颖进入阅兵村开启训练,直至9月3日正式亮相,100天里,他与战友们每日在烈日下训练超4小时,全程严守“不喝水、不上厕所、汗水入眼不擦拭”的严苛要求,以极致标准模拟阅兵现场场景。“抗战精神从不是过去式,而是我们面对一切挑战时永不褪色的制胜法宝。”缪颖坦言,手中乐器奏响的旋律,既是对抗战先烈的告慰,更是新中国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所有训练的艰辛在受阅部队昂首通过天安门的瞬间,都化作了满腔自豪。
同为河源理工学校毕业生的邹力威,自今年4月25日确认参与阅兵训练后,便以坚定信念直面艰苦考验。其训练以2小时站军姿为起点,需达到“2小时不动、3小时不晃、4小时不晕”的标准,踢腿高度更需精确至30厘米,力求“踢腿带风、落地有力”。凭借对阅兵梦想的执着,邹力威最终圆梦天安门,接受国家领导人检阅。阅兵仪式结束后,他第一时间联系母校班主任朱彦博分享喜悦,并寄语学弟学妹:“认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报效祖国。”
此次两名学子亮相阅兵盛典,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高光时刻,更是我市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缪颖、邹力威以青春之姿传承红色基因,用坚守与拼搏践行“不负韶华,强国有我”的誓言,为当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树立了鲜活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