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当微信群成为现代人社交、办公、生活的重要载体,其便捷性背后也潜藏着信息传播的风险。从《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谁建群谁负责”,到对九类禁发信息的清晰界定,不仅是法律对网络空间的规范,更是守护公共秩序与个体权益的必然要求。
微信群虽小,却是网络生态的微观缩影。有人因传播未经核实的疫情谣言引发公众恐慌,有人借群聊泄露他人隐私酿成纠纷,还有人在群内发布淫秽、网赌信息污染网络风气……这些行为看似是“私人空间”的随意分享,实则突破了法律底线,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九类禁发信息的划定,如同为微信群装上“安全阀”,既明确了“不能做什么”,也为群成员划定了行为边界——在群内交流,自由应以守法为前提,表达需以文明为准则。
对群主与群成员而言,遵守规定不是“束缚”,而是责任。群主作为群组的“第一责任人”,需主动履行管理义务,及时清理违规信息、提醒群成员规范言行;群成员也应摒弃“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不转发、不传播禁发信息,主动抵制不良内容。毕竟,一个清朗的微信群环境,既能避免因违规信息引发的法律风险,也能让群聊真正回归沟通交流的本质,成为传递正能量、增进情感联结的平台。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微信群更不是“法外之群”。九类禁发信息的规定,既是对法律法规的细化落实,也是对每一位网民的善意提醒。唯有每个人都绷紧“守法弦”、筑牢“文明线”,才能让小小微信群汇聚成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力量,让网络交流既自由又有序,既活跃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