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办身份证、处理交通违章、给驾驶证体检……这些曾经需要专门跑政务中心、派出所办理的业务,如今对于许多遵义市民来说,成了“逛个街顺路就能办完的事”。改变,正来自于街头巷尾那些越来越“全能”的警务站。它们不仅是处理警情的前哨,也是深入城市日常、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节点,是城市治理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身份证掉了,下个楼就办好,真方便!”在播州区十字街警务站,家住白锦小区的王大姐体验到了警务服务延伸到“家门口”的便利。如今,这样的便捷体验已成为遵义多个警务站的常态。
以播州分局十字街警务站、桐梓县公安局武胜警务站、赤水市公安局西门警务站等为代表的基层警务单元,已超越传统职责,全面升级为集成多项便民服务的社区“前哨站”。
它们聚焦群众高频办事需求,将身份证办理、驾驶证自助体检、换证、违章处理等户政、交管业务汇集一站,并配备了自助拍照机、业务查询终端等设备,实现“随到随办、自助快办”,有效破解了“办事多头跑、时间不对付”的难题。
除了标准化的便捷服务,各警务站更注重服务的“温度”。针对特殊群体,武胜警务站等建立的“上门服务”机制尤为暖心。民警主动携带设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办理服务,让“服务零距离”从理念变为现实。今年6月建立以来,武胜警务站上门办理业务10余次,收获了群众的点赞与锦旗。
此外,西门警务站率先实践的“一窗通办”模式,将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业务整合到一个窗口,让市民像王先生一样,在10分钟内就能办结多项业务,极大提升了效率。同时,24小时自助服务区的设立,更是贴心地满足了上班族等群体的弹性办事需求。
“有空调、有水喝、有电充,休息一会儿继续努力!” 这是外卖骑手小张对余庆县公安局天湖名城警务站的评价。正值午高峰刚过,小张走进警务站,熟练地给手机充上电,从饮水机接了一杯温水,坐在椅子上短暂休息。警务站聚焦周边大量户外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将30平方米的空间合理规划,分为休息区、服务区和应急区。“我们24小时在岗,便民服务区也是全天开放。”警务站民警陈警官介绍,“清晨留给环卫工人热早饭,午间高峰让外卖员优先充电休整,晚上为晚归的人们提供歇脚的地方。”
此外,天湖名城警务站还与“积善之家”小程序合作,个性化定制了“失物招领”功能。群众只需进入小程序→点击“集市”→点击“失物招领”,即可访问这一平台。警务站民辅警将捡到的物品信息及时发布到小程序,各派出所也同步更新信息。这一做法实现了失物信息全县覆盖,大大提高了失物找回率。
“医生护士安心工作,患者安心看病,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桐梓县医院警务站民警正在指导医院安保人员使用防暴器械,组织医院安保人员开展应急处突综合实战演练。警务站坐落于桐梓县医院旁,与医院建立了深度的“医警联动”机制。
“我们的重点时段是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以及夜间的急诊区域。”民警一边巡逻一边介绍,“通过巡逻可及时发现纠纷苗头、排查可疑人员、回应患者求助。”
平安医院的建设,既需筑牢人防,也需筑牢物防。县医院警务站依据医院实际,推动医院加大投入,升级安防硬件。在医院门诊等人流密集区域安装了防撞墩;在财务室、药库等重点部位安装了坚固的防盗门和报警系统;急诊室、护士站等关键点位按照一键式报警装置和报警点位,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这个按钮一按,警务室和监控中心立刻就能收到报警信息并看到现场画面,民警能最快速度赶到。”医院安保负责人指着墙上的报警按钮介绍道。
安全,不止于雷霆出击,也在于日常的便利与触手可及的温暖。这些警务站的实践,正在进一步深化“安全感”的内涵——它既是社会秩序的坚实底座,也是萦绕在市民身边的具体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