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周口讯(黄万里) 水牛刘行政村位于项城市西南部5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3436人,是项城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水牛刘党支部所在地,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一个最坚固的保垒村;七十年后,村里成了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重点贫困村。2018年,周口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关键时期,为了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周口市委政研室(改革办)选派年轻有为的李梓领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入村后,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讲话精神和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把上级要求铭记于心,工作认真负责,真抓实干,力求取得实效,抱定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决心,为村里带来了扶贫好政策,找到了勤劳致富好门路,展现了基层干部好作风,发扬了红色支部好传统,为水牛刘村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雅梓服装厂”入驻水牛刘行政村扶贫车间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李梓领以支部换届为契机,在镇党委领导下,换好配强支部班子。把能干事的,想做事的,有思路的,有想法的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形式选到支部中来,加强了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变了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学历低、凝聚力不强的问题,提升了村委党建工作水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开展走访调查,发现问题,找准病根,将强基层、打基础、带队伍、善引导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要想富,先修路。李梓领先是把村里通往外界的公路修好,因为道路不通,路过的班车也绕道而行,给村民的出行带了诸多不便,他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使得村村道路相通,班车村村停站;现在村里是有了通客运班车,邮政快递收发点,村民喝上了放心、干净、安全的自来水;用上了无毒、安全、高效、清洁的天然气;有线电视和宽带也达到了户户通、全覆盖。

驻村书记李梓领走访贫困户,送过冬棉衣。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李梓领深入农户,了解他们致贫原因,掌握所思所盼,量体裁衣定措施,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中做工作找原因,为了“不落一人”,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和村民座谈,宣传扶贫政策,劝导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劳实现致富梦想;邀请他们到扶贫车间就业,鼓励村民加入种植合作社,引导群众自主选择发展产业,着重在劳务输出和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红薯种植、牛羊养殖方面寻找致富门路。根据贫困户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先后举办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受益群众1000余人(次)。针对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他积极组织为行政村协调资金126万元。利用20万元第一书记扶贫专项资金为行政村翻修道路、绿化街巷、安装路灯,又争取项城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村里打机井41眼,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41户贫困户每户年内可分红300元,村集体可分红2万。

周口市妇产医院院长结对帮扶贫困户徐椿翔家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徐椿翔一家人来说,家里7人其中3个病人,医疗开支较大,房屋破旧,连院墙都没有拉起来,徐椿翔思想很悲观,喝点酒就乱找事,李梓领多次到他家,跟他坐在一起拉家常,鼓励他振作精神,找点力所能及的小活干干,自己还筹集资金给他家修建围墙,修缮房屋,又联系了周口一家医院跟他家结成了帮扶对子,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杨永臣家有6口人,老两口年龄大了,患有慢性病。儿子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做手术切除了半个肺,生活跌入了谷底,儿媳妇也因为生活的窘迫回了娘家,一家人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李梓领了解后先是介绍杨永臣到村卫生队工作,然后又帮他儿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找到了跑运输的工作,儿媳也在附近服装厂上班,一家人的难关总算是过去了,现在杨永臣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很快也就能脱贫了。
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不能靠上级的拨付资金,改掉“等、靠、要”的思想,把输血为造血,只有村里有钱了才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水牛刘村接下来以“党建+扶贫”和“农业+产业”创新思想,拓宽渠道,以村集体产业的大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省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在村调研时,对水牛刘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责任编辑:齐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