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贞冰
朗诵:夏露 杨建松
音乐设计:杨建松
二十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文明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题 记
1
多少个人生岁月,我曾一次次地叩问苍穹, 世界上还有哪一条大河能像你一样同一个民族的生存、成长、繁衍和历史变迁连接得如此紧密?
多少个人间沧桑,我曾一次次地叩问大地,历史上还有哪一条长河能像你一样同一个民族的命运、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互为一体?
无论是尼罗河之于非洲,还是多瑙河之于欧洲;
无论是亚马逊河之于南美洲,还是密西西比河之于北美洲。
2
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化前夕,中华文明为何一直没有受到来自西方其他文明的武力入侵和经济、文化、宗教方面的压力?是不是因为那时的波斯帝国只到达了帕米尔高原?亚历山大止步于开伯尔山口?阿拉伯帝国与唐王朝只在中亚偶然遭遇过一次交战?帖木耳还来不及入侵明王朝就已身亡?是不是因为伊斯兰教的东扩止于西北?基督教只在唐王朝有过短时间小范围的传播?十字军东征也从未以中华帝国为目标?这才使得远离其他主要文明的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地、独立地发展?这才使得长期缺少摩擦、碰撞、挑战、竞争和交流对象的中华文明没有被外来因素所干扰而中断?
3
你从雪域高原出发,你从世界屋脊出发,你从巴颜喀拉山北麓出发,一路自西向东,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流经雪峰、冰川、高原、峻岭、悬崖、峭壁、隘口、洞穴、湖泊、沼泽、湿地、峡谷、深沟、瀑布、激流、石林、土林、荒漠、森林、草原、平原、沃野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依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部、中部、西部和二十三个经度,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中国地势三大台阶,以五千六百八十多公里的长度,四千四百多米的落差,平均年径五百八十多亿立方米的流量横贯古老东方之一国西东。
在你的流经之处,各类飞禽走兽繁衍栖息,各类奇花异草竞相绽放,各类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或俊秀雄奇、或惊心动魄、或大气磅礴。
在你的大河两岸,诗人在抒发激情,画家在描绘美景,政治家在谋划大局,军事家在观察险要,哲学家在沉思中期待顿悟,艺术家在探索中寻找灵感,英雄豪杰叱咤风云,惊天动地;芸芸众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在你的一些特殊的景观、环境中,先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被唤醒,并升华为对自然、对人类、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信念和信仰,再经过一些杰出人物的阐发与推广,便形成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它们也因凝结了历史和岁月的沧桑而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历史记忆。
譬如,在你串通连接起的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丝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海洋文化当中,尤以农耕文化最为灿烂,她养成了安土重迁、敬天法祖、家国同构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形成了儒道互补的中华文脉,生成了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涵养了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等方面的中华人文精神,磨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磅礴有力、灿烂辉煌的大河文化,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母体,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一条大河就是一首民族的不朽颂歌,这条大河叫黄河。
一条大河就是一篇民族的恢弘史诗,这条大河叫黄河。
4
当人类进入距今3000年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后,黄河流域无疑仍然是当时最发达的地区。那时,农业文明的曙光不仅首先照临了大河两岸,而且从此产生了最普遍、持久的影响,从而使中华文明的源头在黄河流域形成。
从黄河中游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到仰韶文化,从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我看到了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的早期新石器遗存中的石磨盘、石磨棒和腐朽的粟类谷物,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从原始的采集、渔猎进入到了农业生产当中,进入到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看到了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3900年的历史遗存中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铜器残片和带彩墙皮等高规格遗物,那时,我们的祖先已进入到了以农业为主,较发达的畜牧业为辅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站在恢弘的中原大地,站在广袤无垠的洛阳盆地,站在作为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二里头遗址之上,我还看到了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其年代距今约3800年至3500年。都邑中心区由宫殿区、围垣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组成,其遗存遍布现在300万平方米的遗址范围内。其中,仅宫殿区的面积就达12万平方米。当然,我还看到了宫殿区外四条垂直相交的都邑主干道,它们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我还看到了"夏都"遗存中的青铜容器、象牙礼器、绿松石器、刻划符号和最具文化特色的陶器群。
最终,二里头遗址实证为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存。它清楚地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由之前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
最终,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不断向东西南北四面推进辐射,从而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5
大河文明无疑是奠定人类文明的基础。
四大文明古国无疑皆仰赖大河的恩惠。
无论是幼发 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于古巴比伦文明,还是尼罗河之于古埃及文明;
无论是印度河、恒河之于古印度文明,还是黄河、长江之于中华文明。
尽管我不大明白尼罗河文明后来何以会被希腊化、伊斯兰化,两河流域文明何以会被波斯征服,印度河文明何以会先后雅利安化、伊斯兰化而消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有一点我却十分清楚,当黄河流域因垦殖过度、气候转向干冷、胡马南征而文明渐趋衰落之际,长江流域后来居上,发挥了优越的自然禀赋,成为了粮食、衣被、财赋的主要供应区和人文胜地。而能同时得到两条大河的滋养与回护,恰恰是我华夏文明于数千年间延绵不断的原因之一。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遂成中华文化的两大发祥地。
黄河长江遂成中华 民族的两大母亲河。
6
当然,我还清楚地知道,自东周以降,黄河长江双峰并峙,"风骚"竞辉,"儒道"相济,共同构造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个北俊,一个南孊;
一个北肃,一个南舒;
一个北强,一个南秀;
一个北僿,一个南华。
一个以《诗经》为代表的商周文学,儒、墨、法等学术流派主要展开于黄河流域,形成了齐鲁、三晋、三秦等繁富的文化区;一个以屈骚为代表的楚文学及道家等学术流派主要在长淮滋衍,形成了巴蜀、荆楚、吴越等长江上、中、下游文化区。
当然,我还清楚地知道,到2018年底,黄河流域省份的总人口已达4.2亿,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达23.9万亿元,它一方面固然说明黄河流域省份的人均生产总值略低于平均值,但另一方面恰恰证明它的总量已经史无前例地庞大。
以往,有哪个朝代,黄河流域能供养如此多的人口?
以往,有哪个朝代,黄河流域能创造出如此多的财富?
当然,我还清楚地知道,唐代以前黄河流域对其他地区压倒性的优势,是建立在其他地区没有开发或尚未充分开发的基础上的。而黄河流域最终被长江流域所超越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它的真正衰落,而是长江流域的飞速发展。如果黄河流域在中国始终保持着像秦汉时期那样凌驾于其他地区的地位,那么其他地区、其他流域怎么能有今天这样的先进水平?泱泱大中华又怎么能有今天这样强盛的国力?
7
其实,黄河形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00万年前。
其实,黄河最终成形至迟也在1万年前。
其间,她在塑造形成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也给她沿岸的子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每年流域每平方公里有四千多吨土壤被侵蚀,一年毁灭耕地五百多万亩,"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涝灾害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从大禹治水到潘季训"束水攻沙″,从汉武帝时 期的"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时期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几时得到根本改观?大河两岸子民安宁幸福生活的夙愿几时得以真正实现?
时至今日,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一代接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然而 ,黄河母亲一直"体弱多病"——
水资源短缺是她最大的矛盾;
生态脆弱是她最大的问题;
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摆动、"地上悬河"之水是她最大的威胁;
黄河流域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是她最大的短板;
沿黄各省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历史欠账较多,民生发展不足是她最大的弱项……
好在,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蓝图已经铺开。
好在,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已显端倪。
新的黄河文明正在应运而生!
大河之光必将随春风穿越山东以东,伴夏雨润泽河南以南!
壬寅年大雪前于江夏古郡
作者:欧阳贞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其诗歌作品、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百余次。
夏露,武汉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副教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大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中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家考官,多项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展演特聘专家评审。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作者和诵者杨建松2023年5月8日合影于山水鉴陶然居。
2023年5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留影(省朗协秘书处副秘书长夏露、副秘书长杨建松、秘书长樊昕、副秘书长夏燕)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欧阳贞冰更多精彩
《在高原》 杨建松朗诵
《读甘南:致罗友明》 杨建松朗诵
《马鞍山马鞍山》 李显达
《铁匠之子》谢东升朗诵
《嵇康》 泥桠朗诵
《阮籍》 泥桠朗诵
《大鸟飞翔》杨建松朗诵
《品茗》 张雅楠朗诵
《禅道》——修行的人 杨建松朗诵
《禅道》——观壶 观云 观水 观莲 杨建松朗诵
《禅道》——听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唱《我像雪花天上来》(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禅道》——禅 、僧、觉、悟……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一)茶 • 人 杨建松朗诵
《茶道》——(二)茶 缘 壶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三)中国茶 杨建松朗诵
《茶道》——(四)养壶人(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书道》 杨建松朗诵
《侠道》 杨建松朗诵
《中国古贤》组诗 杨建松朗诵
《中国艺术及其他》 杨建松朗诵
《棋友》 蒋毅晖朗诵
《钓者》 蒋毅晖朗诵
《我的两只农村户口的鸽子》外三首 杨建松朗诵
《乡村发现》(组诗) 杨建松朗诵
《手与手套》《伞之形象》《锥子》雷峻朗诵
爱情诗之一《芳唇》 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二《献诗——致我永生永世的情人》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三《小女人》杨建松朗诵
《诗神:致屈原》 何方 杨建松朗诵
《 黑衣剑侠:墨子》 兰霞 杨建松朗诵
《孔子和中原》《李白和江南》马贺林朗诵
《信仰之光》 李东杰 冉晶 杨建松 周晓 郭奇保 张抒毅 合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