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回忆录系列播讲之五
作者:赵洪洋 播讲:杨建松

(我与柯曼达一家人在一起(从右至左:柯曼达夫人、柯曼达先生、笔者、柯曼达女儿)
出国第一次接到德国人赴宴邀请是在1992年的元旦前夜。邀请人是神经外科实验中心技术员柯曼达夫人,她的丈夫是奔驰公司的工程师。柯曼达夫人大约50岁左右,在实验室教我做鼠脑标本的冷冻和切片,很多德国家庭琐事也常在实验闲暇时听她讲述,我也跟她谈一些中国的传统家庭和文化,相处融洽。但第一次去德国人家里做客,心里不免还是七上八下。在同济大学和广州外国语学院学德语时,老师也教了些在德国要注意的礼仪,但没在实际场所应用过,担心仪态有失会给中国人和中国医生丢脸。德国的晚歺一般都是8点左右开始,这与中国不同。想着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争取给人一个好印象,至少别让柯曼达夫人失望。穿上西装正装,打上领带,穿上擦得锃亮的黑皮鞋,在镜子前一照,还真是一风华正茂小帅哥。想起马上要品尝到那无数种美味的德式香肠,肚子竟咕噜咕 噜饿的出了声。肚子喊饿的声音提醒了我一件事。
那是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学德语时,有一个周末,德藉教师(名字忘记了)说周六晚8点请我们这班学生去他那里喝酒。这位德国男教师40岁左右,金发,胖胖的,满脸金色的络腮胡子,脾气暴躁。当附近白云机场起落的飞机噪音影响到他讲课时,他会恼怒地冲到窗边,用手比成冲锋枪朝着天空的飞机,口里“嘟嘟嘟嘟嘟”地发着连续扫射的声音。他还常奚落学习德语较吃力的年纪大的学生,这些年纪大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单位也都是领导干部,本身学习压力就大,再遭奚落,不仅面子挂不住,内心也极度郁闷,但只能敢怒而不敢言。这次听说这德国老师请客,大家中午都吃个半饱,吃点素菜,就等晚上去他家大吃一顿,放放他的血,解解气。要等到8点才能吃饭,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好不容易到了8点,大家争先恐后挤进了德国老师的房间。这金发德国人果真很高兴,乐哈哈地搬出一箱啤酒请大家喝,边喝边聊,气氛热烈。喝完一瓶,又喝一瓶,时间渐渐过去一小时多了,还不见上菜,空腹喝酒,人也渐渐晕了,气氛也冷淡下来,心里纳闷,这德国佬请客怎么还不上菜。这么多人吃饭,他不像要自己动手做饭的样子,多半可能是在外点的菜送歺吧。时间过去两小时了,德国老师还在不停地喝啤酒,可我们都喝不了了,终于有位同学忍不住了,问了德国老师一句,“几点开饭啊?”德国老师愣了一下,疑惑地反问道:“开饭?” 这位同学说:“你不是请我们吃饭吗?什么时候上菜啊?” 德国老师摇摇头,“我没请你们吃饭,我只请你们喝酒。”所有在场学生一下都从酒的微熏中惊起,不约而同的望向德国老师。德国老师明白大家看他的眼神,又重复了一遍他刚说过的话。大家无语了,只有带着一身酒气,沮丧地离开了这满是空酒瓶的屋子。请酒不请饭,中国没这先例,但在德国也许不奇怪。


想起这件事,我清楚地记得柯曼达夫人邀请我时说的是晚歺,而不是酒。但万一又只是喝酒就惨了。索性吃了个面包,止住肚子的叫声,这样坦然去赴宴了。
德国人请客,时间观念也很讲究。一般在约定时间的前后5分钟到最好。这样既不会提前打扰主人的安排,又能准时出现在主人面前,让主人安心和开心。迟到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迟到者一定要向主人道歉并说明原因,以求得主人的谅解。我是按主人约定的时间,晚8点,准时迈进柯曼达夫人家的门。柯曼达夫人看见我到了,撇下正交谈的朋友,朝我奔来,她先拥抱我,又用左右脸贴我的脸,我有些尴尬,虽然在实验室我们很熟,很少拘束,来德国前也学习了待人人接物的礼节,但毕竟,到目前为止我的脸只与母亲和妻子这样亲密的女人紧贴过,况且这是第一次与非亲女人,还是德国女人脸贴的这么紧。柯曼达夫人看出了我的窘态和周围走过来宾客那好奇的眼神,她向大家介绍我是来自中国的医生,和她一起在实验 室工作,客人们相继过来和我握手,有几位说是柯曼达夫人的姐妹,也跟我贴贴脸。我将带来的礼品,一盒西湖龙井茶,一把杭州带雕花的檀香折叠扇送给柯曼达夫人。柯曼达夫人当众把这把檀香扇赞美了一番,并放在大客厅的壁炉中央,那是整个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接着她听我说西湖龙井是中国最好的绿茶,便要冲泡给朋友们尝一尝。她问我冲泡的方法,其实我是不通茶道的,平时喝茶也就随意抓点茶,倒满水就喝了,所以随意说道:“就用一汤勺茶泡一杯水。”我自觉这比我平时泡茶讲究多一些。柯曼达夫人笑问我,一汤勺茶是多少克,配多少毫升的杯子,用多少度的水温呢?我有点发呆,从来喝茶都没按多少克茶配多少毫升水干过,而这时,柯曼达夫人居然拿出了一个小天平准备称茶叶重量泡茶了。我的天啊!过去只知道德国人做事认真、严谨,却不知道他们的认真、严谨竟然连这样的生活细节也如此一丝不苟。凭着过去做化学实验的功底,能估出一汤勺茶的克数和一杯水的毫升数。柯曼达夫人按我说的,称了茶的重量,量了水的温度,再用量杯,一杯一杯给茶充水,那个认真劲让我想笑又很钦佩。


来的客人大多是亲戚,少部分是朋友,两条长桌上放满了各式香肠、糕点,烤好的牛羊肉还有蔬菜沙拉和水果沙拉,各种面包还有饮料、葡萄酒和啤酒。我自然是选择品尝各式具有德国风味的香肠,还有特好吃的德国小面包,表面皮焦脆,咬一口,掉一盘面包屑,味道真好。席间有客人走到我面前夸中国茶好喝。柯曼达夫人虽然一晚上很忙碌,为怕我寂寞,经常抽空来给我聊一会,并介绍一些她认为好吃的美食,她的丈夫柯曼达话虽不多,但一直在我附近,不时问我需不需要咖啡,或过来给我碰杯喝酒。

(柯曼达先生与我交谈)
柯曼达夫人的女儿在萨尓州大学读书,她也过来给我敬酒,柯曼达夫人晚上是精心化过装的,她女儿则完全是素颜,透露着青春气息。


(柯曼达女儿和我聊天)
她邀我去靠花园的窗边聊天,聊了一会,我看时间已晚,要向她母亲告辞,她说今天是跨年夜,聚会要到12点钟声敲响以后,她说她母亲已让她到时送我回家。她指着窗外花园边停着的三辆车,一辆黑色奔驰,一辆绿色欧宝(是柯曼达夫人常开的车),那辆红色的小雪铁龙就是她的车了。一个普通家庭却拥有别墅和三辆不错的车,让我内心怎能波澜不惊。



教堂的 跨年钟声终于响起,家庭聚会也掀起了高潮,大家随着钟声欢呼雀跃,夫妻们相互亲吻拥抱,孩子们在门外燃起了烟花爆竹,这种热闹又欢快的景象,与圣诞节有气氛却不热闹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告别忙碌辛苦却有收获的一年,迎来充满希望的一年。

(跨年夜钟声响起的时候)
接着大家在播放的舞曲中,跳起了交谊舞。那悠扬、有节奏和激荡人心的音乐和温馨暖人的气氛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第一次在德国人家里坐客,体验的是亲人朋友间的亲情,气氛热烈而浪漫。原本紧张的心情,很快变得轻松愉快,但是后来在德国人家里做客的经历就没那么轻松了。
(感谢关注!待续……)

作者:赵洪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导师 、 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带薪教授。湖北省第八届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近两年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及朗诵作品6篇,获得2020全国抗疫征文“逆风奔跑的人”一等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江日报、武汉春秋杂志、今日头条、湖北朗诵艺术家公众平台、都市头条、北京天合朗诵艺术团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十余篇。参编两部抗疫诗文集。

播读: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赵洪洋更多精彩作品
《我与上甘岭英雄连长相处的日子》
《上甘岭战地护士的七天七夜》
《我家里的弹药箱》
长篇报告文学《危机时刻》目录索引、音频总汇
《武汉战疫记事》目录索引、音频总汇
《出国》回忆录
之一 初到德国的惊叹与尴尬
之二 我在德国做科学实验工作
之三 我在神经外科监护室
之四 德国神经外科临床见闻——我的全新体验
之五 在柯曼达夫人家过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