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诵:蒋毅晖
编辑:杨建松

——江夏区金口街有条“汝南路”,它东起“上海通用大道”,西至江边,全长4500米,乃金口新城在二十一世纪开篇后的杰作之一。

打开地图很容易找到河南驻马店市内的汝南县,它南距江夏350千米,因为治地位于“汝河南岸”而得名。再百度一下也不难发现,这个千年古县第一次以“汝南”见诸历史,是在后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然而,百度却没能给出那段让你瞠目结舌的文字:这个时间要比南国沙羨(今江夏)的“汝南县”晚了212年!

汝河从未流经鄂南,沙羨何来“汝南”,八竿子打不着啊!
但历史偏偏就是这般奇妙,奇得妙得让你不转个大弯就是说不清楚。
刨掉厚厚的历史尘埃才发现,原来最初出现的那个“汝南”不是“县”称而是“郡”名啊。那还是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刘邦首设汝南郡(相当于今天的市),治所上蔡。这个大郡曾一度领县三十七个,文明而富足;

(晋武帝司马炎)
可到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归晋之后,簇锦团花的汝南郡仅仅只过了26年,就因晋武帝(司马炎)安排继任者时出现重大失误而陷入刀山血海,还牵连着当初那么生机勃勃的司马王朝濒临于亡国灭种的危机!
史书说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经过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次子)的皇后贾南风(257—300年)一手策划,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jiǒng)、长沙王司马乂(y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人相继叛乱,历时十六年的混战不仅让八王丢了脑袋,就连整个西晋也动荡起来。

(八王之乱)
汝南郡更因为是风暴中心而镇焚城毁,乡敝村凋,百姓大量流亡。永嘉元年(307年)九月,留守下邳(pī)的皇室旁系、平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司马睿发现不妙,匆匆带着王导(总顾问)等渡江逃至建邺(今南京)另起炉灶,以赓续晋脉。也就因这次衣冠南渡(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晋室的政治中心才决定铆定江东。
前乱未静,后乱又起。永嘉五年(311年)6月,原归附于刘渊的羯(jié)人石勒乘机兵围洛阳,不堪一击的西晋顿时丢了都城。这个按钮一经揿下,北方便进入了“五胡十六国”的百年昏暗。

两乱叠加,可怜的中原时无宁日。为了活命,几百万人背井离乡,仅南逃荆楚的就突破了九十万口。
永嘉五年(311年),在建邺还没有完全站稳的司马睿,在谋士王导的建议下着手改革户籍,依照流民来源在新地设置侨州、侨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南国复制一个北方地名,喊出要“收复失地”的口号,帮助士族重拾一点早已丢尽的声望,并将所有流民载入“白籍”(即白色纸张登记的临时户口,而当地原住民为黄籍,不接受迁徙之地政权的约束,仍由原来郡县自行管理)。就这样,楚越古地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不少侨乡,沙羨县也来了几万白籍人,既有庶民,也有朝官。涂口更是因为白籍爆棚而逆袭成了喧闹的“侨城”。
司马睿的胆儿确实够大的!
但胆儿够大的司马睿却不敢称王,不是不想,而是此时的长安(今西安)尚有一位正统的晋愍帝(司马邺)在苟延残喘。
晋愍帝乃献王司马柬继子,早袭(封)秦王。八王之乱中怀帝遭俘(并于永嘉七年313年)被害之后,他得到大臣拥戴即了皇位,可仅仅三年(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就因弹尽粮绝而出降,西晋最后一烛香火被汉赵刘曜的军兵给掐灭了。
收到这一信息,王导忙奏:“国不可一日无君”,(317年4月6日)然后扶着司马睿急忙登上王位(尚未称帝),这就是历史上的“东晋”。
第二年开春,灞柳风雪刚刚上演,(4月23日)就传来晋愍帝的死讯。司马睿挤出几滴眼泪后黄袍加身(“上尊号”),改元“太兴”。

(晋元帝司马睿)
然而当了皇帝的司马睿不是西晋皇庭指定的继承人啊,所以其合法性立即遭到士人阶层的普遍质疑。
为了支持司马睿,新擢丞相王导使尽浑身解数,不仅迅速联合江南诸如涂口梅赜(zé)这样的豪强,还千方百计拉拢南迁的中原士族。经过几年焚膏继晷的努力,好不容易才使风雨飘摇的朝廷慢慢稳定下来。
梅赜(约220~320年),字仲真。涂口人。任过豫章内史(南昌市长)。曾献《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给东晋,于国有功。今南京梅岭也因纪念他而名。


(梅赜《尚书孔氏传》)
就因王导的操作上升为国策,所以南迁士族被大量拔为朝官,以至于国祚103年的东晋,掌权者多出侨门,汝南尤多。
“裁判员兼运动员”的管理模式给了流民极大的优惠,即使跟随大族南来的平民也能名正言顺地不纳赋税。不向国家纳税并不等于未纳,这种割肉补疮的政策立即就让侨置大族满血复活,但也造就了一个尾大不掉的特权阶层,催生了无数难以解决的矛盾。司马睿管不了这些,他迫在眉睫的是要“收其(南迁士族)贤俊”(《晋书》),抓紧玉玺,不让自己被拱下宝座。所以在建兴五年(317年)西晋刚亡、汝南郡也刚为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所占时就急不可耐地下令,在涂口立即侨置汝南,敕封王纳之为汝南郡守,令其大量收留南来流民。这样一来,涂口城内顿时两郡(江夏、汝南)一县(沙羨)三衙同矗,那侨郡府建得甚至比江夏郡还要高大气派,但明白人都知道,这个“侨衙”除了一个院子外是没有半亩地权的,就是一应官职也都为“虚拟”,连乞丐都吓唬不住。
但地、官两虚的汝南士族不怕,他们知道,自己不仅有皇帝撑腰,还有几万同来的小同乡护棚。那时啊沙羨地广人稀,南来的流民早就造成了土(著)客(族)倒置,放开眼耳,入眼多是北人,进耳皆为汝音。
拥挤不堪的涂口,天天都在发生争房抢屋、抢财掠粮的殴斗。
两郡官司不断,彼此又争吵不休,有时还将皇帝也拉扯进来,搞得天子都很伤脑筋,不知道该护谁抑谁?
又是琅琊王氏呈上馊点子:让虚拟的侨郡慢慢在沙羨实体化。皇帝又被迫听从了他们,到了建和二年(327年),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睿之子,东晋的第二位皇帝)下令,在涂口(在今中山舰纪念馆附近)兴建了一座高大雄伟、防卫森严的“汝南城”,专供新郡侨置。这让汝南在沙羨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权,也成了今天金口有汝南路的历史初源。

(汝南城)
你看,这就是“王”与“马”!所以,东晋初年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东晋时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
尽管如此,新建的汝南城依然装不下流民。生活无着落,但手中有两个小钱的人家立即通过购买插入土著村湾杂居,而大多数只能走向广袤,开荒拓野。就因为这些人连续不断地辛勤开拓,一大批名叫某某“垴”、某某“湾”、某某“咀”、某某“边”的居民点才得以创生并延续至今;后到的流民再来时便下湖进滩,开“沟”磊“墩”,兴家立业。沙羨古地也因祸得福,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农业大开发。1700年后的2000年,考古学家在金口永胜、火焰、吴家湾、谢家湾、唐沈湾、榨岭咀、丁熊山发现了大量东晋砖砌的“刀”形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铜镜等文物,就因为流亡先民所致。
因为开荒,汝南流民得地;但得地的侨民依然户在“白籍”,享受东晋王朝给予的徭役全免,这显然不公!皇帝也知道,这样的不公时间长了也会出事,所以在太元元年(376年)东晋第九位皇帝司马曜采纳了宰相谢安的建议,将(主)沙羨并入沙阳(今嘉鱼)县,而这个“沙阳”乃晋太康元年(280年)2月才从沙羨版图划出后新建的县啊。

(司马曜)
在剔除沙羨(县)的同时他又创设了(客)汝南县,从此涂口乡野全部归了汝南。
沙阳(县)也是短命的,仅仅过了两年,(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司马曜再次宣布撤销“沙阳”,把所有的土地送给汝南县。经过长达60年的如此运作,原来侨置汝南所有的“虚拟”,包括封地与职官终于全部稳实落地,而此时的中原汝州竟依然无一县叫做“汝南”。
又过了三十年,当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司马德宗登基时,实在看不过去的他才于义熙二年(406年)撤销了汝南郡,将汝南县改属江夏郡。郡治郢州(今武昌)。

(司马德宗)
几年后,司马德宗被别人勒死了,可汝南县还在,不仅如此,沙羨附近还多出了另外两个汝南!
一个在今安陆。史书载南朝宋(420—479年)有汝南郡(属司州),治所在安陆东北吉阳城,距离涂口140千米,直到西魏(535—556年)才改为董城郡。侨置接近120年。
另一个在九江。史载南朝梁(502—557年)江州也有汝南(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西距涂口250千米,直到隋开皇(581~600年)中才废。侨置也有百年。
野史还说南朝时侨置的“汝南”何止这三?只不过多数侨时太短,没有被正史收录而已。
隋统一后,文皇帝杨坚于开皇九年(589年)改“汝南”为“江夏”,县治迁至鄂州(今武昌),其它侨置的汝南这才戛然而止。
侨置止了,但当初的地名却依然留在历史上,时不时就能带出点历史的毫光。
这些毫光也不全是晦暗的,也有几缕靓丽,譬如浸透了水乡风韵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其就滥觞于汝南;譬如人们熟悉的“采莲船”,它最初的模板也是汝南的旱船;譬如重阳节,譬如修建新房时的上梁仪式……原来,令人不齿的侨置可以翻篇,而那些有魅力的文化力量却可以穿越历史,直到永远!

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蒋毅晖,武汉人。魅力Fm1064城市生活音乐广播主持人。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摄影:刘汉林,武汉市江夏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城市规划工程师,擅长自然风光、城市风光。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43《英雄村》
44《五枫桥》
45《种个墨斗再探花》
46《𡘧门口》
47《鲤鱼撩花》
48《拾遗元丰》
49《叶家海》
50《翟家边》
51《上马厂》
52《后屋》
53《湖咀曾庙供张宪》
54《廖桥》
55《鲛之泪》
56《青埠湾》
57《陈博士》
58《夏祠》
59《青龙河》
60《笔架山》
61《官堤洲》
62《柱皮山》
63 《土库杨》
64《仙人山》
65《仙人桥》
66《黄质书房》
67《山因花扬名》
68《三潭印月》
69《诗醉李家铺》
70《青莲庵》
71《李谱》
72《个字枪声》
73《港边鸡栎汤》
74《汝南路》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