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贞冰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
纵横有象低昂有志百代人还尊法度
清正无私刚烈无邪千秋谁不仰高风
——当代 陈克志

1
把黄土和泥涂在墙上,以墙代纸。
把大大小小的石块拿在手上,以石代笔。
勤学、苦学、俭学书法。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黄泥涂墙一层又一层,少年学书一年又一年。
学褚遂良的遒劲古拙,温雅隽美;学张旭的博大清新,纵逸豪放;学虞世南的笔圆而体方,外柔而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

2
那时的大唐帝国,版图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几近7000万,世无伦比。其都城长安,约为当时世界上像样一点的城市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7倍、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6倍,堪称“世界第一城”。 
那时的大唐帝国,“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天竺、骠国、真腊、狮子国、林邑、宅利佛逝、拜占庭、波斯、大食哈里发帝国纷纷派出使节,前往长安,拜谒大国皇帝。

长安城内,“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胡服、胡食、胡语、胡乐、胡舞,以其独特的异域魅力吸引着大唐子民;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以其迥异的文化色彩照亮了大唐庶民的眼眸。
而开元年间的强盛国势、阔大胸怀、进取雄心、炽热学风、辉煌诗歌、灿烂艺术熔铸成的辉煌雄大、高迈飘逸的盛唐气象则塑造了一个天才少年的雄姿英发。 
3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26岁的颜真卿进士及第,且以“经策全通”的佳绩选入甲等。
扬眉吐气,神采飞扬的他拜谢座主、参谒宰相;春风得意,满怀欢畅的他曲江饮宴、雁塔题名。
更令他欣喜不已的是,喜登龙门之后,又与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喜结良缘,真真是喜上加喜,真真是喜不自胜。
韦家为有一位出身书香世家、志高才隽的进士女婿而欣慰,而他则为与史才博识、花容月貌的韦家之女如愿结缘而喜不自禁。

进士及第两年后,颜真卿得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开始了自己的“登梯之旅”。而“登梯之旅”途中,他并未放弃书法的探索进取,一有闲暇,便孜孜不倦地执笔习书。他曾两次亲赴洛阳,向吴郡张旭拜师求教,以期达到书法的最高妙之境。
竹林院中,红日高照,清风徐来,竹影摇曳。

“ 书圣”张旭相询: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锋谓未、力谓骨体、轻谓屈、决谓牵制、补谓之不足、损谓有余、巧谓布置、称谓大小,这相传为钟繇所述笔法十二意,你对此的理解和体会有多少?
青年逐次对答:令纵横有象;不令邪曲;间不容光;不令其疏;以未成画使其锋健;点画皆有筋骨;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结点画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之;趋长笔短,常使意势有余;令其平稳,或意外字体令有异势;大字蹙之令小,小字展之为大,兼令茂密。

张旭点头称许,并传用笔妙诀: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刹那之间,领悟到了用笔藏锋,才能点画沉着、力透纸背真谛的颜真卿,激动得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而此刻的竹林小院,阳光忽地明亮了许多,天蓝如洗,云白如练,棵棵翠竹之上仿佛都闪烁着耀眼的光斑……

4
自古以来,碑碣无不以其不惧鞭风箭雨的坚实之性,流传于后世;其铭文的撰、书,历来都是极其庄重的盛事。文必真实而优美,乃凡才不可撰写;字必端庄而秀丽,非书家不能命笔。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应长安千福寺方丈之请,书才早已弛誉遐迩的颜真卿,书写由岑参之兄、李白之友、隐士岑勋撰文的《大唐西京多宝塔感应碑》。

此时的颜真卿,正当盛世华年。
他将清正刚直的道德品性,大道之行的浩然正气,与艰苦砥砺的书法修养凝聚于笔墨之间,字字沉着雄毅,匀稳健劲;笔笔如锥画沙,点画有筋。其结构宽博,平正而奇伟;其方圆兼备,端庄而秀美。既阳刚持正,又风神独具;既不袭前贤,又别开生面,呈现出了雄强博大、遒劲丰润的崭新风貌。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爆发。
身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首先发表讨伐安禄山叛变的檄文,并很快在黄河以北集结了20万正义之师,且被推举为主帅。而与他遥相呼应的堂兄颜杲卿却在战斗中不幸被捕,被安禄山割了舌头剁了手。侄儿颜季明则被砍了头,颜氏一家三十余口全部被杀。

当得知堂兄和侄儿的尸骨送归长安之际,颜真卿更是痛从中来,血泪交并,悲怆恸哭,如撕心裂肺一般。于是,情不自禁,执笔作《祭侄季明文》哭祭:“……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他和血迸泪,纵笔倾吐;
他无所思索,一泻千里;
他泉涌喷发,无可遏抑;
他信笔挥洒,一气呵成。

他在极度悲愤之中迅笔疾书,却笔笔不失矩度,笔笔有如神助一般:雄健质朴,筋力刚毅,非真非草,正而含奇,奇不失正,一扫晋唐以来的妍雅书风。那苍劲飞动的字形笔势之上,分明可见他情不自禁、喷发而出的满腔悲愤和沉郁痛楚;那顿挫纵横、流离宛转的笔画线条之中,分明跳荡着他的一腔怨恨和耿耿忠魂、浩然正气。

《祭侄季明文》遂成感天动地的千古绝调,被后人一致公认为是继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由此而引领了大唐行书和楷书的神脉。
世界由此而再次惊叹,世上只有一个民族,几千年仅用一种黑色就勾画出了它的最高美学曲线!

5
二十八年之后,谁也没有想到,75岁高龄的颜真卿又接受了一项劝降叛将李希烈的朝廷使命。
毅然从命的颜真卿,长途跋涉,从长安抵达许昌。
李希烈指挥一千多个养子拔刀而立,面目狰狞。
颜真卿举止自若,毫不畏惧,怒斥凶顽,虎穴喧诏。

而自恃兵强财富的李希烈拒不受诏,一心称帝。后因弟弟被朝廷军队所杀,李希烈大为恼怒,命人将颜真卿缢死于龙兴寺古柏树下。
这时,这个太子太师的老人已经七十有七。
谁能想到,为了战胜安禄山,他付出了整个家族30多口的生命!
谁能想到,为了劝降李希烈,他付出了自己苍老的晚年!
谁能想到,大唐每一次危难,这个书坛巨擘都能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站在最前沿,然后用生命让世界安静!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文化的最高力量?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文化的最后力量?

但有一点,我却清楚地知道:不管是一千年,还是五百年,他的英烈行为高不可及,恰似唐代文化人格的地标,到达了人们的目光难以企及的高度,就像严霜烈日一样,人们除了敬畏,就是仰望!
癸卯年雨水于古郡江夏
书法家文江桥书作欣赏






作者:欧阳贞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其诗歌作品、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百余次。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欧阳贞冰更多精彩
家国情怀
《信仰之光》 李东杰 冉晶 杨建松 周晓 郭奇保 张抒毅 合诵
《文学之光》 夏露 杨建松 朗诵
《大河之光》 夏露 杨建松 朗诵
《真理之光》蒋毅晖 杨建松 朗诵
《长征之歌》 谢东升 赵霞 杨建松 李书
诸子百家
读《孔子》杨建松朗诵
《孔子》(组诗) 杨建松朗诵
《孔子和中原》《李白和江南》马贺林朗诵
《孟子》 杨建松朗诵
读《老子》 杨建松朗诵
读《庄子》 杨建松朗诵
《 黑衣剑侠:墨子》 兰霞 杨建松朗诵
《恶之花:韩非》 杨建松朗诵
经典巨匠
《诗经: 大河两岸之歌》杨建松朗诵
读《易经》 杨建松朗诵
《诗神:致屈原》 何方 杨建松朗诵
《英雄之泪:致辛弃疾》 杨建松朗诵
《史圣:致司马迁》 杨建松朗诵
《辋川之隐:王维》 杨建松朗诵
《绝唱:八大山人》 杨建松朗诵
《巨流 : 致苏东坡》 杨建松朗诵
《巨响:致陶渊明》 杨建松朗诵
《巨擘:颜真卿》 杨建松朗诵
《巨匠:齐白石》 杨建松朗诵
《嵇康》 泥桠朗诵
《阮籍》 泥桠朗诵
论道谈古
《禅道》——(一)修行的人 杨建松朗诵
《禅道》——(二)观壶 观云 观水 观莲 杨建松朗诵
《禅道》——(三)听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唱《我像雪花天上来》(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禅道》——(四)禅 、僧、觉、悟……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一)茶 • 人 杨建松朗诵
《茶道》——(二)茶 缘 壶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三)中国茶 杨建松朗诵
《茶道》——(四)养壶人(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书道》 杨建松朗诵
《侠道》 杨建松朗诵
《中国古贤》组诗 杨建松朗诵
《中国艺术及其他》 杨建松朗诵
《铁匠之子》谢东升朗诵
大高原大西北系列
《在高原》 杨建松朗诵
《大高原》 杨建松朗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杨建松朗诵
《读甘南:致罗友明》 杨建松朗诵
《河西走廊》杨建松朗诵
《嘉峪关》杨建松朗诵
真情雅趣
《大鸟飞翔》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一《芳唇》 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二《献诗——致我永生永世的情人》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三《小女人》杨建松朗诵
《马鞍山马鞍山》 李显达
《棋友》 蒋毅晖朗诵
《钓者》 蒋毅晖朗诵
《我的两只农村户口的鸽子》外三首 杨建松朗诵
《乡村发现》(组诗) 杨建松朗诵
《手与手套》《伞之形象》《锥子》雷峻朗诵
《品茗》 张雅楠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