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贞冰 朗诵:杨建松
真正的中国画真神奇,齐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一点儿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
——毕加索
1
用墨,你反对死拘皴法失形神;用笔,你主张造化天工熟写真。因而,画山形舟桥,鲜有顿挫曲折,但求笔墨外张,爽利畅快;画梅松桃杏,从不柔软纤细,总是硬直挺拔,率真遒劲;画山水,你视觉平远,构图单纯,“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正好与你单刀直冲奇肆猛利的篆刻异曲同工;画花鸟,你突破一般士大夫文人的欣赏口味,大胆把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搬进画面,无论是长在枝头,还是摘在手中,无论是装在篮里,还是摆在地上,总是那么鲜嫩,那么自然,那么亲切;画没骨葫芦,你配以精绘甲虫;画泼墨荷花,你加上工笔蜻蜓。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强烈;画面,生机蓬勃。在你笔下,蜻蜓追逐水上的荷花,小鱼情愿自动来上钩,小鸡拔河似地争啄一条蚯蚓,塘中莲荷如音符般点缀着浩浩水面,牛背上的牧童手中牵着高高放飞的纸鸢……
你画得那么真。
你画得那么美。
你画得那么饱含深情妙夺天工栩栩如生前无古人。
2
你从不讳言自己的农家出身。
你从不讳言自己的耕种经历。
你从不讳言自己通身的蔬笋气。
你说,游山历水,养虫玩鸟,才使自己知道了南北紫藤花叶的开放差异,知道了螳螂翅上有多少根细筋;栽花植树,种瓜点豆,才使自己发现了农家蔬果的真香味和真美姿,发现了菊花的花蕊只长在花心上,而牡丹的花蕊是每一层花瓣下都有。
你说,自己作画不取象征寓意,却强调平朴格调和生活气息,不求层次丰富,却得到了简括疏朗,不够含蓄内敛,却突出了率直雄健。
也许,你的不足恰恰就是你的特色所在吧。不然,你何以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红花墨叶派”?开拓中国意笔写实型水墨一路?走进“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的神化境界?
1951年,作家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来请你作画,你躺在藤椅上沉思良久之后,起而挥毫,笔下顿现一群活泼的蝌蚪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随着淙淙作响的山泉流泻而出。画面上没有青蛙,观画者却能从眼前这些小生命身上产生丰富联想,由此进而感悟到仿佛有阵阵蛙声从山后随汨汨流泉隐隐传来。
如此破题,怎能不叫人拍手称绝?
如此创意,怎能不成为传世杰作?
3
你挥动如木工凿子般的刻刀,单刀冲切,猛利雄强;你运臂力于肘于腕于掌于五指之间,纵横平直,一任天然。治印,你不屑于精细的刻摹,只讲究快剑断蚊,一气呵成;运刀,你不愿在修削上虚掷精神,只讲究大疏大密,整体呼应。你深知,篆刻,离不开书法,但绝不等同于书法。其本质上,篆刻,更是一门随刀而生的艺术,离刀,便无从谈其神韵风采。章法,形也;刀法,神也;形可以摹,神不可摹。
治白文印,你凭单刀用力直冲,刀势快捷,古劲方折,致使印面上的笔画线条一侧齐整,一侧石质自然崩缺,巧夺天工;治朱文印,你一改传统珠圆玉润的“背线”下刀之法,仅仅在线条的一边背线而刻,另一边则独出心裁,向线冲刻。结果,所得线条依然一边齐整一边崩缺,与其单刀白文印在风格上达到高度统一,令人叹为观止。
汉印,从古至今一直被印人奉为学习与借鉴的榜样,它具有一种笔画圆润光洁的“完璧美”,也有一种由自然赋予的斑驳破损的“残缺美”。尽管你不知把两种审美观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类似生物学上成功的远亲杂交,但你却能多方取法,左右逢源,将古碑精华神奇地寄发于刀迹之中,于痛快淋漓的气概里,显示出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个性,堪称印坛上独创“光、毛同体”新格 的“写意派”。
曾有门人罗祥止见你当面下刀刻印,连连惊叹:“如闻霹雳,挥刀有风声!” 后有你为其画石斋图题诗云:“篆刻如诗有别裁,削摹哪得好开怀。欹斜天趣非神使,醉后昆刀信手来”。
4
后来,在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时,你曾自称:“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对此,后人多不以为然。平心而论,你所擅长的诸门艺术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绘画与篆刻,其次才是书法和诗词。可你为何偏要这样说呢?是“当局者迷”吗?恐怕不是。在我看来,你这样说分明是故意的,目的无非就是为的是突出表明自己对诗歌这门艺术修养的高度看重,因为对于一个中国画家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画外功夫”。宋人曾明确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美学见解,而诗画兼擅亦成为中国画家的向往和追求。诗的陶养有助于提高画的境界和品位,你是从前辈和友人那里懂得了这个道理的。为此,你下了一辈子的工夫……
“自烧松火读唐诗”,一本《唐诗三百首》曾让你背得烂熟于心;
“廿年绝句三千首”,大部分都是你在出门坐车或枕上未眠之际所作;
你一生都孜孜不倦地畅游在诗的王国里;
洋洋八大卷的《白石诗草》构成了你辉煌艺术中的瑰丽篇章;
诗词修养为你的画有大成奠立了一块重要基石。
你在85岁时还能这样自嘲: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你在93岁时还能作行书轴:雄得当年快活时,贫家只有老松知。不妨兰壁烟如海,燃节为灯夜作诗。
你别具一格的朴素诗风分明来源于你的幽默风趣和你的师法自然。
晚年,你在《自序》中还认为自己“诗艺有成”的原因在于:朋友的文化底蕴比我高深,但他们心存科举功名,学作的是试帖诗,虽然工稳妥贴,用典用韵讲究,但毕竟拘泥板滞,不见生气。我作诗不为功利,反对死板无生气的东西,讲究灵性,陶写性情,歌咏自然。所以,他们不见得比我写得好。
而当时已经誉满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樊樊山,在为《白石诗草》作序时,曾褒扬你的诗“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确是一句切中肯綮的精辟评价。
惟因对诗的韵味和意境体悟得深妙,你笔下的虫鱼、花鸟、山水才往往在看似不经意间却洋溢出诗的无穷魅力。譬如——
画鸣蝉枯叶图,你题上“鸣蝉抱叶落,及地有余声”,让人顿时感觉余味多多,耐人细品;
画墨色牡丹图,你题上“衣上黄沙万斜,家中破笔千支。至死无闻人世,只因不买胭脂”。让人顿时明了你宁静淡泊的处世态度;
画雨后芭蕉图,你在水墨湿润的蕉叶上配以一两只淡墨小雀,即使不看画上题诗,也让人充分领略到了那股跃动着的生命音符的诗的意境……
5
六十岁前,你的书法风格基本徘徊在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李北海和吴昌硕诸家之间。
六十岁后,你开始了自己的独特创新,其行书追求中宫收紧,左势坚守,右上开张;其篆书则笔画纵横,简洁老辣,内实外展,结体自然。
到了七八十岁,你行笔雄健,精致苍劲,大气磅礴,风格独特,集稚拙、奇险与个性突出、随心所欲为一体,形成了最为典型的“白石书体”。
6
从湘潭到成都,从北京到香港;
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
我不知自己曾多少次走进过“齐白石故居”、“齐白石纪念馆”、“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拍卖会”、“齐白石的人生和艺术”讲座、“齐白石画展”、“齐白石篆刻精品展”、“齐白石书法作品展”、《齐白石传》、《齐白石的一生》、《齐白石年谱》、《齐白石画集》、《齐白石作品精选》、《齐白石册页精品》、《齐白石印艺》、《齐白石闲章精选》……
我只清楚地记得,你近百年的人生岁月,留下了三千多首诗词、一万多方印章、三万多幅书画作品。而你年幼家贫且多病,只上过半年私塾,11岁读熟半部论语,15岁学木匠,20岁临《芥子园画谱》,25岁自学绘画,27岁师从地方名儒学习诗画,34岁学书法、研篆刻,40岁开始远游,48岁在乡苦读古文诗词,55岁只身北漂,65岁执教北京艺专,67岁历时十年“衰年变法”,75岁闭门“抗战”八年,84岁任北平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85岁收年方40的美院教授李可染为徒,88岁应毛泽东主席宴请作客中南海,91岁荣膺“人民艺术家”称号,当选为全国美协第一任主席,94岁获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5岁出任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7
纵观你传奇的一生,我发现只因少了单向师承死守一家的羁绊,你才获得了博采众家成我大法的自由。
从旧货摊上;
从古玩铺内;
从熟人家里;
从朋友手中。
你千方百计寻觅前辈名家真迹:
李北海、何子贞、徐青藤、朱雪个、金冬心、郑板桥、赵之谦、吴昌硕、秦权、汉碑、唐诗、宋词……
你与大师们数十年隔空“对话”,虽默默无声却灵犀相通。你对八大的汲取,你对北海的化用,你对汉碑的追摹,你对唐诗的心悟,全都化为了你蓬勃向上的自我生命力!
最终,一个从湘潭白石铺走出的雕花木匠,走成了一个诗、书、画、印全能的“四绝画家”,走成了一个20世纪寥若晨星的“四绝画家”之首,走成了一个享誉全球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癸卯年小暑时节于古郡江夏
作者:欧阳贞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其诗歌作品、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百余次。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欧阳贞冰更多精彩
家国情怀
《信仰之光》 李东杰 冉晶 杨建松 周晓 郭奇保 张抒毅 合诵
《真理之光》蒋毅晖 杨建松 朗诵
诸子百家
《孔子和中原》《李白和江南》马贺林朗诵
《孟子》 杨建松朗诵
《 黑衣剑侠:墨子》 兰霞 杨建松朗诵
《恶之花:韩非》 杨建松朗诵
经典巨匠
《诗经: 大河两岸之歌》杨建松朗诵
读《易经》 杨建松朗诵
《诗神:致屈原》 何方 杨建松朗诵
《史圣:致司马迁》 杨建松朗诵
《辋川之隐:王维》 杨建松朗诵
《绝唱:八大山人》 杨建松朗诵
《巨流 : 致苏东坡》 杨建松朗诵
《巨响:致陶渊明》 杨建松朗诵
《巨擘:颜真卿》 杨建松朗诵
《巨匠:齐白石》 杨建松朗诵
《大声:读韩愈》 杨建松朗诵
《剑气箫心:龚自珍》 杨建松朗诵
《嵇康》 泥桠朗诵
《阮籍》 泥桠朗诵
论道谈古
《禅道》——(一)修行的人 杨建松朗诵
《禅道》——(二)观壶 观云 观水 观莲 杨建松朗诵
《禅道》——(三)听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唱《我像雪花天上来》(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禅道》——(四)禅 、僧、觉、悟……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一)茶 • 人 杨建松朗诵
《茶道》——(二)茶 缘 壶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三)中国茶 杨建松朗诵
《茶道》——(四)养壶人(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书道》 杨建松朗诵
《侠道》 杨建松朗诵
《中国古贤》组诗 杨建松朗诵
《中国艺术及其他》 杨建松朗诵
《铁匠之子》谢东升朗诵
大高原大西北系列
《在高原》 杨建松朗诵
《读甘南:致罗友明》 杨建松朗诵
《河西走廊》杨建松朗诵
《嘉峪关》杨建松朗诵
真情雅趣
《大鸟飞翔》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一《芳唇》 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二《献诗——致我永生永世的情人》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三《小女人》杨建松朗诵
《马鞍山马鞍山》 李显达
《棋友》 蒋毅晖朗诵
《钓者》 蒋毅晖朗诵
《我的两只农村户口的鸽子》外三首 杨建松朗诵
《乡村发现》(组诗) 杨建松朗诵
《手与手套》《伞之形象》《锥子》雷峻朗诵
《品茗》 张雅楠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