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贞冰 朗诵:杨建松
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于俗。
——庄子《大宗师》
1
从塾师到画师,从进士到县令,从辞官到卖画,你这一生什么没有经历过?
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你这一生什么没有追求过?
常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你的笔下便多了些山野气、平民气、超然气,烟霞气。
独喜画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你的身上便少了些世俗气、富贵气、谄媚气、铜臭气。
而兰草代表着君子,竹子象征着气节,石头寓意着坚定。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儒家文化对君子操守的物象比喻,所以你画它们,就是画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你画它们,就是画自己的人生境界。
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
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
我从你的题画诗中读出了竹子的气节!
新栽瘦竹小园中,
石上凄凄三两丛。
竹又不高峰又矮,
大都谦逊是家风。
我从你的题画诗中读出了竹子的虚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
定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从你的题画诗中读出了竹子的坚定!同时,也读出了你一生的倔强与执着!其身如竹,纤细却挺拔,舒展出饱满繁盛的精神追求;其神如根,果敢而坚韧,历经洗礼仍不忘本真自我。它告诉后世的我,做人要有竹子的坚韧之骨,做人要有竹子的强劲之气,做人要有竹子的奋进之态!
2
尽管你的画作题材不多,无非梅兰竹菊。但是,现在的人们只要一提起画竹,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你郑板桥,就好比一提起画马,就想到徐悲鸿;一提起画驴,就想到黄胄一样。
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你又是怎样达到的呢?
3
打小,你就对着家里的窗户纸画竹子。
起手,你就来自自然,来自生活。
故无匠气,自称无师。
你借用唐代画马妙手韩幹的话说:
“天厩中十万匹,皆吾师也。” 予客居天宁寺西杏园,亦曰:“后园竹十万个,皆吾师也,复何师乎?”
唐代画马大师韩幹说过,皇宫马厩里的十万匹马,都是我的老师。你便也说,我借住在天宁寺的西杏园,后园中十万棵竹子,都是我的老师,我还需要再找什么老师呢?
这就是所谓写生然后传神。
4
你曾这样谈论写意画:
“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满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
你的意思是说,“写意”二字,误了很多人,也误了很多事。许多学画之人出手就说是“写意”,不练基本功,没有进步,不过是欺世盗名而已。而真正好的写意画,必定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之上的。
这就是所谓写实然后写意。
5
你曾这样谈论如何学习前辈画家石涛:
“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是不能全,亦不必全也。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
你的意思是说,艺术继承不能亦步亦趋,照单全收;艺术创作贵在创新,别开生面,要“领异标新二月花”,对传统“要以十倍的勇气打进去,还要以百倍的勇气打出来”。
这就是所谓尊古但不泥古。
6
你曾这样谈论如何品竹和画竹: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
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
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你品的是竹子的本性。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你写下这首关于画竹子的绝句时,已经到了晚年,你画竹子也已经画了40年。所画竹子气韵为先,笔墨为主,浓淡相宜,干湿并兼。你画瘦叶多用中锋,你画肥叶多用侧锋,下笔往往势如破竹,一气呵成;收笔往往沉着秀峭,天趣盎然。真真是别有一番超凡脱俗之姿,分明流露出一种“倔强不驯之气”,时称“郑竹”。
按照常人理解,你已经画得非常熟了。熟了,当然就好,所谓“熟能生巧”是也。但你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熟固然能生“巧”,但是“巧”也意味着程式和油滑。而“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所以你要追求“生”,追求拙,追求简。正如京剧人讲究“熟戏生唱”一样,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体验,这样才能“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就是所谓画熟然后画生。
7
作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你,天分原本就高,加上“藏书何止三万卷”,读书又多,眼界自然就高。
你对自己画的要求是“无古无今之画”。
你对自己字的要求则是“震电惊雷之字”。
你的字的的确确是那般地与众不同:
它具有清代郑谷口的隶书之架,唐代欧阳询的楷书之骨,宋代黄庭坚的行书之意,秦代李斯的小篆之格,唐代怀素的狂草之神。
你把自己平时画兰写竹的笔法和功力用在了书法当中;你以隶书的结构来结体,然后掺入楷、行、草、篆不同的字体,并全面渗透进章法、行款之中,从而四体合一,书画相参;从而自成面目,自成一家。恰似前人评论那般:如“乱石铺街”,如“浪里插篙”,如“摇波驻节”,如“醉汉夜归”,而你却戏称为“六分半书”,而大多数人却都叫它“板桥体”。
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能把自己的名字和“体”结合在一起的却不多,你就是其中之一。
就说你晚年所书的这幅“难得糊涂”的横幅作品吧——
一般书家写横幅,四个大字,一个落款,加枚印章也就罢了。而你不同。“难得糊涂”四个大字,个个歪歪倒倒,个个自成面目。大字下面还书有几行跋语小字,它们不像纵横成行的士兵,却像山阴道上联袂而来的人群:老翁拄杖,小孙牵衣;急者抢道,徐者闪让;壮者担物,弱者随行。看上去似乎一切无序,细品味其中却血脉相连,错落有致,俨然一幅上下承接、左右呼应的天然图画。
整幅作品虚实相生,黑白相间,疏不至远,密不至杂,不挤不空,布局适宜。其章法杂而和谐,其行气乱而有序。恰恰是“难得糊涂”所要表达出来的那种“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智慧。真真是耐人思索,耐人寻味,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难怪“江右三大家”之一的清人蒋士铨曾这样评论你的书法:
板桥作字如写兰,
波磔奇古形翩翻。
板桥写兰如作字,
秀叶疏花见姿致。
未识顽仙郑板桥,
其人非佛亦非妖。
晚摹瘗鹤兼山谷,
别辟临池路一条。
8
六十寿诞之时,你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幅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当时的你,写得是何等地轻松愉快,洒落自在;
现在的我,读到的却是你的长者风度,男人胸怀。
当然,这种楹联类的创作只是你的诗文创作中的一小块而已。但就是这看似小小的对联一块,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譬如--——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仰面花
搔痒不着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种竹似培佳子弟
拥书如拜小诸候
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白菜青盐粯子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
当然,除了书画创作的自我要求外,你对自己的诗文创作也是有很高的期许的,即“掀天揭地之文”。因为你觉得自己有骨头的硬度、血液的热度、理想的高度、性情的纯度、意志的强度。同时,你还觉得自己内心的纵深一但契合了山高水长,它就将催生方块字的奇妙组合,飞珠溅玉。
翻开你五十岁后自己编印的《郑板桥集》,我读到了你的胸中丘壑,也读到了你的诗心皎洁;我读到了你笔下的人事扭曲,也读到了你脚下的丘山自然。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集中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关注百姓生活、抨击社会现实的。
譬如潍县大灾之年的《风竹图》上的题画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譬如写孤儿不幸遭遇的《孤儿行》和《后孤儿行》,写山东灾民拖儿带女闯关东的悲惨经历的《逃荒行》和《还家行》,写凶恶的婆婆百般欺凌童养媳的《姑恶》,写衙役恶吏私设公堂迫害百姓的《悍吏》和《私刑恶》……
譬如《逃荒行》一开篇,你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惨绝人寰的画面----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
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从中,我看到了山东灾民无助的挣扎与痛苦,也看到了一县父母官饱含的热血和眼泪;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诗人博大的胸怀,也看到了一个文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它不同于普普通通的泛泛之作,它也不同于那些带有个人性情色彩的凭吊感怀之作,它是对灾难中的贫民的悲剧命运的感怀心伤,它是完全纯粹的书写黎民众生命运的不朽史诗!
9
在自撰了六十寿联的第二年,六十一岁的你就被诬罢官,回到了扬州老家。
吟诗。写字。喝酒。
卖画。弹琴。品茗。
你与一帮新朋唱和往来。
你与一帮旧友游历山川。
就在一次新朋旧友的聚会席上,扬州八怪之一的李勉当众赠你对联一副: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对联一展,满座皆惊!
众人无不叹服李勉妙手神来之笔!
它既准确概括了旷世奇才的你一生的超群技艺,又高度概括了你十余年来浮沉的宦海生涯。
如此绝对,从此不胫而走!
如此绝对,遂成你一生写照!
2023年初冬于古郡江夏
作者:欧阳贞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其诗歌作品、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百余次。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作者和诵者杨建松2023年5月8日合影于山水鉴陶然居。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欧阳贞冰更多精彩
家国情怀
《信仰之光》 李东杰 冉晶 杨建松 周晓 郭奇保 张抒毅 合诵
《真理之光》蒋毅晖 杨建松 朗诵
诸子百家
《孔子和中原》《李白和江南》马贺林朗诵
《孟子》 杨建松朗诵
《 黑衣剑侠:墨子》 兰霞 杨建松朗诵
《恶之花:韩非》 杨建松朗诵
经典巨匠
《诗经: 大河两岸之歌》杨建松朗诵
读《易经》 杨建松朗诵
《诗神:致屈原》 何方 杨建松朗诵
《史圣:致司马迁》 杨建松朗诵
《辋川之隐:王维》 杨建松朗诵
《绝唱:八大山人》 杨建松朗诵
《巨流 : 致苏东坡》 杨建松朗诵
《巨响:致陶渊明》 杨建松朗诵
《巨擘:颜真卿》 杨建松朗诵
《巨匠:齐白石》 杨建松朗诵
《大声:读韩愈》 杨建松朗诵
《剑气箫心:龚自珍》 杨建松朗诵
《李清照》 夏露 杨建松朗诵
《畸人:郑板桥》 杨建松朗诵
《嵇康》 泥桠朗诵
《阮籍》 泥桠朗诵
论道谈古
《禅道》——(一)修行的人 杨建松朗诵
《禅道》——(二)观壶 观云 观水 观莲 杨建松朗诵
《禅道》——(三)听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唱《我像雪花天上来》(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禅道》——(四)禅 、僧、觉、悟……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一)茶 • 人 杨建松朗诵
《茶道》——(二)茶 缘 壶 杨建松朗诵
《茶道》——(三)中国茶 杨建松朗诵
《茶道》——(四)养壶人(外四首) 杨建松朗诵
《书道》 杨建松朗诵
《侠道》 杨建松朗诵
《中国古贤》组诗 杨建松朗诵
《中国艺术及其他》 杨建松朗诵
《铁匠之子》谢东升朗诵
大高原大西北系列
《在高原》 杨建松朗诵
《读甘南:致罗友明》 杨建松朗诵
《河西走廊》杨建松朗诵
《嘉峪关》杨建松朗诵
真情雅趣
《大鸟飞翔》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一《芳唇》 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二《献诗——致我永生永世的情人》杨建松朗诵
爱情诗之三《小女人》杨建松朗诵
《马鞍山马鞍山》 李显达
《棋友》 蒋毅晖朗诵
《钓者》 蒋毅晖朗诵
《我的两只农村户口的鸽子》外三首 杨建松朗诵
《乡村发现》(组诗) 杨建松朗诵
《手与手套》《伞之形象》《锥子》雷峻朗诵
《品茗》 张雅楠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