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播诵:杨建松

题记:金口的杨蒋湖好袖珍,面积仅有0.15平方千米[1]。湖虽小,但积淀颇多,随便捞起一个都有负屃之魂,文曲之象。

杨蒋湖初名“扬桨湖”,源于建安十三年(208)东吴黄盖训练信号兵“号起桨扬”的典故。此后虽有“杨蒋联姻”以及朱庭郡主“养猫供鱼”之说,但没有一个经得起民心打磨,直到公元1948年初夏,一位名叫张轸的将军扎帐于此,这才重新酿出兵家故事。

张轸(1894~1981),字翼三,出生于河南罗山竹竿镇河口寨一个农民家庭。6岁那年,他看见别家孩子都背起了书包,他闹着也要去私塾,吃不饱的父亲只有别过头,不敢理他。
有一天,他趴在窗口听先生讲课,结果遭遇暴打,要不是塾师制止,打掉的何止一颗门牙?看着儿子唇上的血痕,父亲咬牙跑了好几天夜路,才借到钱送他入塾。所以深知来读不易的张轸,啃起书来比别人都刻苦。
14岁那年他信心满满地报考陆军小学,结果名落孙山。不吃不喝的他睡了两天,爬起来闭门苦读,翌年即捧着第7名的成绩昂首走进了陆小大门。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加了“中华敢死队”急赴湖北,到达武昌后任李儒清队的文书。李儒清牺牲后被推荐进入武昌学生新军,参加了著名的阳夏保卫战。“南北议和”后他重返开封陆小,参加了毕业考试。1913 年夏入南京陆军第三中学,并在此加入了国民党。此时恰逢“二次革命”,他又积极投身讨袁之役。失败后遭到袁世凯政府的通缉,只得亡命于秦洛之间,直到袁世凯死亡后他才进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1918 年他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因为成绩优异,不久就被北洋政府教育部(部长傅岳棻)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四期)深造。这是他一生读的第五所军校[2]。一路飙升的学程让他的眼眶越长越高,1923年夏毕业回国后,冯玉祥让他担任第二军第二师的参谋处长,可不久他就跳槽到了广州,通过侯连瀛的引荐,拜谒了邓演达。
这位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很爱才,他仔仔细细地看完张轸的资料,又认真听了他一个多小时的陈述,慎重地任命他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战术总教官;然而没几天,他又接受了军政部长程潜的邀请,出任第六军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团长。

北伐汀泗桥战役结束后,跟随程潜剑指江西。兵临南昌城下时众军无功,唯他团巧借夜色偷越漳江门拿下了南昌。大出他的意料,此役不功反过,还招来蒋总司令的嫉恨,原因是这位“中正大人”已经提前安排朱培德任江西省府主席,结果却被张轸夺了风头,朱“主席”情何以堪?蒋介石恨得牙痒痒的。第二天一纸密令下到第二、第三两军:不许配合第六军攻赣。程潜不敌转土重来的孙传芳,官场巨婴张轸也狼狈逃汉。

好不容易彳亍到抗战爆发他才被重新启用,可也只捞到一名旅长,且旗下五营全为民兵。他不停地安慰自己:“有”总比“没有”好。不敢失望的他准备把这个民兵旅当成“磨刀石”,磨出官兵血性,磨圆自己的头角。为此在豫北举办游击训练班的他,不畏辛苦,特地驰驱几百里去邢台诚邀八路军驻第一战区长官部代表朱瑞、唐天际来做教官。就是在这些共产党人的无私帮助下,当初的民兵华丽转身而为猛士,敏锐的他立刻抓住机遇,正式组建了五个独立营,接着又以此为基干扩旅为师(第一一零师)。

1938年3月,他就是率领这支共产党员训练出的劲旅闯进了台儿庄,在40多天的血火中拼死搏击,屡败日寇,还被第五战区司令部评为“运动战第一”受嘉奖。战地通讯更是以《台儿庄战场的翼字军(张轸字翼三)》为题作了报道。经各地报纸转载后的“翼字军”一时名动中外。张轸也趁势而上升为(第十三军)军长。然而,“翼字军”因为不姓“蒋”而先天不足,只被汤恩伯的一个小报告就从云端栽了下来,军长不仅丢了宝座还差点殒命,要不是李宗仁帮他弄了个重庆第二补充兵训练总处的处长,连吃饭的票子都没有。

抗战胜利后,张轸抢了个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的衔子。长大了的官场巨婴这次好好玩了一把权,他名“孔方兄”四面出击,拼命扩充实力。这次他发现蒋介石看他的眼光柔和了不少。1948年7月,河南省主席刘茂恩的乌纱被蒋介石摘了下来,随即戴在了他的头上。
当上了主席,豫省的党政军全由他一人“打理”,不长时间他就将“翼字军”扩充为10个旅,又几经上下终于铸成一个兵团(即第十九兵团,辖一二七和一二八两军,由赵子立、辛少亭任军长,另加一个独立师,合计7个师),官兵浩浩荡荡多达四万之众。
他终于舒了一口气:原来做官真的得靠实力!
天眼打开了的他,左右逢源,伸手即官,只差一步就是长官公署的“比肩王”。
1948年,他奉命移防武汉。
当时坐镇江城的是带甲二十万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小诸葛把新来的他拧在江夏。他把地图扒拉了好几遍,然后把兵团司令部摆在贺胜桥,而将自己心上的“罗加”(以辛少亭为军长的一二八两军)放在金口,避开铁路,既怕共军突击,也防白氏挟持,而且还能卡住长江通道。
众所周知,武汉乃华中第一都市,工厂、学校、文化古迹密如繁星。共产党要解放武汉,可舍不得打乱这里的一切,因此多次派多人联络出身寒苦的张轸,希望他弃暗投明。所以无论是贺胜桥还是杨蒋湖,都有各种理由到访的张家“故旧”。几十年后的研究者发现,贴着伪签的“故旧们”源出九门之多。

第一门是武汉近郊各级党委的“城市工作部”。
第二门是中共鄂豫边区以巾帼传奇陈少敏为部长的“城工部”。
第三门是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对武汉的派遣队。
第四门是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的派遣组。
第五门是中原局城工、组织部城工科的派遣员。
第六门是中共江汉区委城工部的派遣力量。这一门又分为三组,即余杰、刘建章和郭承先小组。
第七门为中共江汉二地委城工部的派遣。
第八门乃中共江汉三地委城工部的派遣。
第九门是中共鄂豫三地委城工部的派遣。
虽然这些红色特工不全在策反张轸,但涉及他的依然有一两千人。这么多人频繁穿梭,他该听谁的,又如何处理相关细节,又怎样保密?
明察秋毫的党中央,将策反张轸的一切移交给中原军区。军区书记邓小平指示,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处长丁一主管[3]。

丁一(1917~1981),又名陈协一,真名“孙盛渭”,山东福山(今烟台)人。一位1938年入党的老革命。
接手这项工作后,他迅速理顺了所有关系,也加快了工作进程。然而,不听陈协一的。

一天,他很正式地将女婿张尹人找来,要他去面见刘伯承、邓小平,并再三申明:“你是代表我去的。”代表张轸去谈判的东床,却没带去任何条件,张尹人好纳闷,就连解放军的代表方敬之也十分不解。

是真的不要条件?
视权如命、视枪如魂的张大主席,哪能啊。在他私下和辛少亭(一二八军军长)在谈到起义时,曾再三强调要“好好建立部队”。为什么?
就因为在诡谲的风云里,他瞥见了李宗仁“划江而治”中的契机,触到了李济深做梦时递过来的橄榄枝。一次他得意地对部下说:“李济深准备成立农民解放军,我们如跟着他,他必以我们为骨干。”一针鸡血,冲淡了他的起义决心,所以陈协一和说到“司令官起义,我们是很欢迎的,以后部队要彻底改造……”时,张轸立刻显出满脸的不高兴。在他看来,你陈协一不就是个联络员,能起什么作用,哼,还要“改造”我?
2月13日,他接见武汉的记者团时,忘乎所以地说起了“李代总统对谋求和平之实现努力到了顶点,孙院长先后之数篇文告态度诚恳,令人感动,然共产党反应不良,未予接受,因此深深地刺激了民心士气。……现在我们民心有了,士气有了,美援也有了眉目。……无论共产党态度如何,政府也不因此致怒而悲观……”
翌日,《大刚报》刊载的这次谈话,让所有的红色特工为之一怔[4]。

张轸右转了?
几天后,人们发现杨蒋湖的宪兵多了,军统也出现在张部,地下党员田世旺的情报还没来得及送达杨蒋湖,就在金水闸被捕壮烈牺牲。
唉,杨蒋湖的水咋就这么深呢?
注:
[1]任永山.金口镇志[M].内部图书.1991:103.
[2]史霄.冲破阴霾迎曙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张轸起义纪实[J].中州统战.2001.第6期。
[3]许志刚、吴华.70年前,武汉兵不血刃迎解放[N].中国档案报.2019.5.15.
[4]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情报和策反工作[M].中共江夏历史(1919.5—1949.5)(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6:298.
2024.06.02
作者: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播诵: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已逾一亿三千多万。
彭敦运【工笔江夏】【琴吟江夏】往期索引

序号 | 作品题目 | 朗诵者 |
101 | 日化第一院士 | 何方 |
102 | 龙泉山下八达家 | 丁小汝 许正超 |
103 | 龙床矶 | 刘晴 |
104 | 后山古街 | 鄢萍 |
105 | 五里山 | 汪音彤 |
106 | 环山步道 | 汪音彤 |
107 | 姚家湾 | 汪音彤 |
108 | 杨蒋湖 | 杨建松 |
|
|
|


扫描二维码
欢迎点此关注

热烈祝贺彭敦运
【工笔江夏】【琴吟江夏】
系列诵读推发百期